在昆侖山下,平均海拔2900米的荒漠化地帶上,有一望無際的“光伏?!?。常年駐守并運維這片“光伏?!钡氖且恢С闪⒂?018年平均年齡25歲、每日身著耀眼“維檢藍”的團隊。他們就是榮獲2022年“全國工人先鋒號”的黃河公司新能源維檢公司維檢一班。
維檢一班擔負著格爾木一至六期共690兆瓦光伏電站的設備維護及檢修預試工作。電站于2011年陸續并網發電,曾因“世界上一次性投產規模最大、單體投資最大”“中國光伏電站由幾十兆瓦開始向百兆瓦級規?;_發”等標簽聞名遐邇。截至2022年3月底,電站運行10年來累計完成發電量80.56億千瓦時。
堅守,因為責任所以擔當
“2021年,累計完成所轄電站278項作業任務識別,評估出作業風險2111項,排查治理一般隱患20項,零電流支路排查整治6000余條,逆變器故障處理2500余臺次……”要不是維檢一班班長余建昌介紹,很難相信,小小的維檢一班,責任這么重。
維檢一班每周、每月都要對所轄升壓站及子陣區設備進行巡檢??此坪唵蔚难矙z,都必須“到邊到角”。即使是已經再熟悉不過的設備,也必須保持高度的敏銳性,不放過絲毫異常。經年累月,反復盯著熟悉的設備,重復履行相同的工序,無不考驗著年輕的班組成員。
加之,格爾木光伏電站建設時間跨度大,存在設備運行周期較長、各類缺陷和隱患問題頻出等情況。維檢一班的成員們硬是靠自己的鉆研和琢磨,逐步摸清了所轄設備的運行特性。通過相繼開展SVG、環網柜換型改造工作,切實提升了發電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和可靠性。
破難,考驗使他們更強
如果長年的巡檢,是一種對品格意志的磨礪,那么“急難險重”任務當前,才能拔節成長。
2019年,格爾木區域光伏電站存在現場雙軸跟蹤、單軸跟蹤聚光組件轉換效率低下,備品備件采購困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困擾著維檢一班。
面對任務重、有效施工時間短等不利因素,維檢一班認真研判形勢,兵分兩路于10月初著手開展電池組件換型工作。一路委派專人前往設備廠家協調落實光伏組件備品備件供貨事宜,另一路則全方位優化施工技術方案。
“改造共更換安裝單晶組件14760塊,在采用原有壓塊進行固定的基礎上,節約壓塊重復利用費用約6.48萬元。經現場發電數據對比,更換后單軸、雙軸跟蹤系統發電量較更換前分別提升約40%、330%?!庇嘟ú院赖卣f。
2021年,針對主變低壓側管型母線絕緣擊穿問題,維檢一班吹響攻堅“集結號”,立下沖刺“軍令狀”,迅速開展六期及三期電站主變低壓側管型母線換型改造工作。
維檢一班集智攻關,成立以副班長裴正奎、班員蔣含雷、李永婷帶頭的攻關小組,進行上百次試驗及數據論證,歷時11天,完成了3臺主變并網運行,徹底消除了光伏電站因自身設計導致的缺陷。
實干,創新煥發活力
“真的冷啊,褲腿沾點水立馬結冰,褲子都能‘站’起來?!敝两?,裴正奎回憶起實施可可西里高寒高海拔用電供暖供氧一體化集成研究與應用項目時,還會下意識地搓搓手。
新能源維檢公司選派裴正奎及8名技術骨干,2020年12月進入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開展現場制氧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工作。
知之非難,行之不易。
適逢12月至來年3月,是可可西里保護站條件最艱苦的時段。裴正奎及8名技術骨干一面要經受高寒、缺氧、吃住困難的考驗,另一面還要及時處置現場施工難的問題。前后歷經30天,行程約7500多千米,最終完成了不凍泉、索南達杰、五道梁三座保護站供氧、供電、供暖設備的安裝調試和投入使用。
維檢一班作為新能源維檢公司班組創新創效的“試驗田”,通過開展光伏電站數字化管理,運用草料二維碼,將780余項班組工作納入二維碼系統集成管理,實現工作效率和質量雙提升;廣泛應用班員自主創新成果——大型光伏電站陣列變激磁涌流抑制及節能裝置,有效降低電站廠用電量;研制平單軸跟蹤支架快速消缺裝置,不斷提升維檢效率;先后成功申報9項實用新型專利......
格爾木光伏電站是黃河公司的老電站,卻因新能源維檢公司這支年輕的隊伍煥發出新光彩。維檢一班將以榮譽為動力,吹響工人先鋒號,在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不負身上這一抹亮眼的“維檢藍”。